李克强:关于“双碳”目标的重要论述来源: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本文整理了自2020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关于“双碳”目标的部分论述。 1 2020年11月25日 李克强在第15届东亚峰会上的讲话 东亚峰会作为覆盖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的地区合作机制,应始终聚焦发展这个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继续围绕能源、教育、金融等六大重点领域开展合作,加大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合作投入,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习近平主席在联大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努力争取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方将落实这一承诺,愿同东亚峰会成员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2 2021年3月5日 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将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3 2021年9月3日 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开幕式 一是秉持科学精神和务实态度,合理推动能源清洁利用和低碳转型。各国应尊重、运用科学,平稳有序、尽己所能推进能源消费和生产方式转变。要控制总量,坚持节能优先。调整结构,提升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注重创新,加强清洁能源科研合作、技术转移和成果普及。更新观念,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新风尚,打造人人可为、人人参与的绿色低碳社会。 二是结合历史责任和国情实际,持续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不同,发展需求和能力也存在差异。要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高度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关切与诉求,加大技术、资金、能力支持,帮助他们在发展中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三是强化政策协调和结构改革,携手实现世界经济均衡、绿色、可持续复苏。各国疫后复苏绝不能重回高污染、高排放发展的老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宏观政策力度的关系,加强宏观政策协调,推动结构性改革,培育和壮大新动能,以更低的代价推动全球经济均衡复苏、绿色复苏、可持续复苏。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过程中实现低碳绿色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实现。我们将坚持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推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切实推进能源转型。在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的同时,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手做“减法”,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规模;一手做“加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4 2021年10月12日 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 能源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能源发展、结构优化、高效清洁利用等取得明显成效。当前,国际环境和全球能源格局、体系发生深刻变革,我国能源发展和安全保障面临新挑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国情实际出发,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深化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能源安全事关发展安全、国家安全。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能源需求不可避免继续增长,供给短缺是最大的能源不安全,必须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着力提高能源自主供给能力。要针对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优化煤炭产能布局,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煤电,继续有序淘汰落后煤电。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积极发展页岩气、煤层气,多元开展国际油气合作。加强煤气油储备能力建设,推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不断丰富能源安全供应的保险工具。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经济自身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要科学有序推进实现“双碳”目标,这必须付出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要结合近期应对电力、煤炭供需矛盾的情况,深入测算论证,研究提出碳达峰分步骤的时间表、路线图。各地各有关方面要坚持先立后破,坚持全国一盘棋,不抢跑。从实际出发,纠正有的地方“一刀切”限电限产或运动式“减碳”,确保北方群众温暖安全过冬,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大力推动煤炭清洁利用,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改造,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用能,不断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创新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强化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研发。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增强消纳新能源和安全运行能力。完善阶梯电价,深化输配电等重点领域改革,更多依靠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降碳,提升能源服务水平。 5 2021年10月27日 第16届东亚峰会上的讲话 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是中国和东盟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对话和务实合作,共同落实好《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计划(2021-2025)》。双方可通过加强红树林保护等合作,助力维护全球与区域生物多样性,通过低碳学校与气候社区网络建设等项目,促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保知识共享。我们要合理推动能源产业和经济结构转换升级,打造绿色工业园区。中方愿加大新能源投资,有关部门将同东盟能源中心一道,实施好中国-东盟清洁能源能力建设计划,共同建设清洁能源科技合作平台,促进新能源技术转移。 6 2021年11月26日 李克强在第十三届亚欧首脑会议上的发言 坚持绿色发展是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前进方向。各国疫后复苏要坚定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努力实现谋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相互促进。亚欧各国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完善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低碳发展、绿色转型,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7 2021年11月29日 李克强在亚非法协第59届会议上的讲话 加快绿色转型,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过去几百年高污染、高排放发展模式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现,地球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应当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为重要遵循,发达国家率先减少排放、停止污染,切实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支持;发展中国家也要根据自身国情实际,均衡有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8 2022年3月5日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湾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要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9 2023年3月5日 政府工作报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国发展取得来之极为不易的新成就。 李克强指出,五年来,我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注重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和区域联防联控,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6.5%、上升4个百分点。基本消除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推进重要河湖、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加大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和修复力度,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深入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分别达到24%、50%以上,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净减少10.6万、3.8万、3.3万平方公里。人民群众越来越多享受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稳步推进节能降碳。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5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6.5亿千瓦增至12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 来源: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编辑:陈美珊 免责声明: 本平台只做内容的收集与分享,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由中和碳研究院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公司简介 中和碳(北京)有限公司集合各界专业资源,深入研究“碳达峰 碳中和”相关部署,主动服务和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通过实地考察、专题培训、高峰论坛、展览展示、产业咨询等形式,探索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发展方向,产业园建设,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重大科技专项突破,绿色金融,绿色农业等问题,为地方政府、企业机构发展提供服务和智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