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碳”索:工信部公示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湖北省公布2022年度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来源:中国政府网、国家发改委等 提供市场洞见,推进政企协同。 本周资讯 ●国内消息 国家: 1.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11.06)(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2.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印发《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11.07)(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3.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11.08) 4.工信部: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公示(11.08) 地方: 1.广东印发《广东省加快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11.06) 2.贵州:对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配置储能电站(11.06) 3.湖北省公布2022年度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11.06) 4.内蒙古发布新能源倍增行动实施方案(11.07)(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5.北京发布《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11.08) 1.我国天然气处理首个智能工厂在塔里木油田建成(11.5) 2.山东:首次推动核电机组参与电力市场交易(11.07) 3.全球首份系统性评估动力电池碳足迹及低碳循环发展报告发布(11.07) 4.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准备工作已就绪(11.08) 5.珠海新型储能重点项目集中签约(11.08) 6.甘肃今年新能源新增并网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11.09) 1.英国批准北海新油田开发计划(11.06) 2.可再生能源股在全球市场受到重创(11.07) 3.英国和德国同意在可再生能源方面进行合作(11.08) 4.智利总统:计划减少可再生能源领域项目获得许可所需时间 以持续推动能源转型(11.08) 5.中企承建东南亚最大漂浮光伏项目在印尼并网发电(11.09) 6.沙特与阿联酋、阿塞拜疆签署500MW可再生能源项目(11.10) ● 国内消息 国家:1 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 11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确,按照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总体部署,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聚焦破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激发地方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推进试点任务、实施重点工程、创新政策机制,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印发《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 11月7日,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关于印发《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加强甲烷排放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推进能源领域甲烷排放控制,推进农业领域甲烷排放控制,加强垃圾和污水处理甲烷排放控制,加强污染物与甲烷协同控制,加强技术创新和甲烷排放控制监管,加快构建法规标准政策体系,加强全球甲烷治理与合作等八大重点任务,全面有序推进甲烷排放控制工作,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 据中国政府网11月8日消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该指导意见提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应限定于有经营性收益的项目,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民航基础设施和交通枢纽等交通项目,城镇供水、供气、供热、停车场等市政项目,城镇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项目,具有发电功能的水利项目等。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油气管网主干线或支线项目、石油、天然气储备设施项目和具有发电功能的大中型水利项目。 工信部: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公示 11月8日,工信部公示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其中,绿色工厂1491家,绿色工业园区10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05家。公示时间:2023年11月8日至2023年11月22日。 附件: 1.绿色工厂公示名单.pdf 3.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公示名单.pdf 地方:1 广东印发《广东省加快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 11月6日,广东省发改委等8部门印发《广东省加快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加大氢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完善氢气供应体系,大力发展电解水制氢,有效利用工业副产氢,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统筹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构建氢能储运体系,加快推动加氢站建设,逐步降低用氢成本。推动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推广应用,推动物流运输车辆电动化,优先推动典型示范场景应用,加大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力度。积极开展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有序推进在交通其他领域示范应用,积极开展储能领域示范应用,拓展氢能在发电领域示范应用,探索氢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优化氢能产业发展环境,加快培育壮大氢能企业,鼓励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加大优质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到2027年,氢能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 贵州:对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配置储能电站 11月6日,贵州省能源局印发《贵州省新型储能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该文件提出,建立“新能源+储能”机制,对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暂按不低于装机容量10%的比例(时长2小时)配置储能电站。配置储能电站可由企业自建、共建或租赁。具备独立计量、控制等技术条件,接入调度自动化系统可被电网监控和调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和电力市场运营机构等有关方面要求,具有法人资格的新型储能项目,可转为独立储能,作为独立主体参与电力市场,涉及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的储能,原则上暂不转为独立储能。 3 湖北省公布2022年度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 11月6日,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湖北省2022年度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该方案提出,根据湖北省2019-2022年任一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能耗情况,排除因关停、主体整合等原因退出的企业后,确定343家纳入湖北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管理范围的企业,涉及钢铁、水泥、化工等16个行业。根据2019-2021年度纳入湖北省碳市场控排企业排放量及2019-2021年度配额总量情况,综合考虑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政府预留配额等因素,结合2022年度纳入企业碳排放核查数据,确定湖北省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总量为1.8亿吨。 11月7日,内蒙古人民政府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倍增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根据文件,内蒙古立足自治区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努力构建绿色低碳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力度持续创新突破。以2022年为基准年,力争2025年实现新能源规模、新能源质量倍增,新能源带动效益倍增,新能源科技创新能力、风光氢储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倍增;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3亿千瓦,新能源发电总量超过火电发电总量。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北京发布《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 11月8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十部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坚持新能源供热优先原则,推动供热系统绿色低碳转型替代。推动新能源供热多场景应用,支持公共建筑新能源供热,提高居住建筑新能源供热比例,鼓励产业园区建设新能源综合供热系统,促进新能源供热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实现新能源供热多元有序发展, 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利用,积极推广再生水(污水)源热泵,稳妥开发中深层地热能,充分挖掘余热资源,推动生物质能供热发展,推进城镇集中式空气源热泵供热,加大多能耦合新型供热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供热产业发展壮大,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扩大新技术新场景示范应用,探索新能源供热发展新模式,加强新能源供热市场机制建设。提升新能源供热管理水平,完善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政策等。 行业资讯 1 我国天然气处理首个智能工厂在塔里木油田建成 11月5日,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乙烷回收智能工厂通过验收并正式上线运行。这是我国上游天然气处理领域建成的首个智能工厂。据介绍,工厂采用一系列节能环保技术,在降低生产能耗、减少废弃物排放的同时,实现了天然气处理过程“零排放”,可有效保护环境。 山东:首次推动核电机组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据中国电力报消息,海阳核电1、2号机组自2023年11月起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海阳核电入市交易是在山东现有市场交易规则支撑下,充分考虑核电机组自身特性,研究建立核电机组优先电量与电力市场衔接方式、容量补偿机制、参与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方式,全国首创核电机组保留优先发电量、全电量报量报价参与电力现货市场模式,为山东即将陆续投产的核电项目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探索了可行路径。 全球首份系统性评估动力电池碳足迹及低碳循环发展报告发布 11月6日,在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分论坛”上,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正式发布《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动力电池碳足迹及低碳循环发展白皮书》。该报告是全球首份系统性评估动力电池碳足迹及低碳循环发展报告,聚焦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全价值链上的多重利益相关方以及其行动实践,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对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和处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企业案例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实践参考,从而推动低碳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准备工作已就绪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中国碳市场大会2023•上海”会议上表示,中国的全国碳市场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共同组成,是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全国统一碳市场体系。其中,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于2021年启动上线交易,目前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珠海新型储能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11月8日,2023能源电子产业大会暨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据悉,大会现场举行了珠海市新型储能重点签约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海四达年产60GWh储能电池项目、广东鸿钧7.2GW异质结新型高效电池项目、鹏辉能源10GWh储能电池及工商业储能系统集成项目、曜灵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材料装备制造及应用项目、恩捷新材料三期项目、埃克森新能源储能电芯项目、鹏远科技电化学系统集成项目、储能系统智能产业基地项目、永泰数能新能源基地项目、洛伦兹数字化能源产业基地项目10个项目签约。 甘肃今年新能源新增并网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 据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消息,截至10月底,甘肃今年新能源新增并网容量达1121.47万千瓦,突破10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和并网速度保持高速增长。甘肃是风、光资源大省,风能和太阳能开发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截至目前,全省新能源装机规模达4669万千瓦,占全省装机总规模的58.8%,新能源成为全省第一大电源。 国际动态 1 英国批准北海新油田开发计划 近日,英国北海过渡监管局宣布,该局已批准了位于苏格兰设得兰群岛海岸的罗斯班克油田的开发计划。英国政府强调,北海过渡管理局已要求新油田开发导入低碳电力,并考虑切实的减碳效果。该项目中,Equinor拥有80%的股份,英国伊萨卡能源公司拥有20%的股份。Equinor也宣布了对该项目的最终投资决定。两家企业将合计投资约38亿美元,项目可采储量估计高达约3亿桶。Equinor的研究报告称,在罗斯班克油田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投资总额需约81亿英镑,其中63亿英镑可能投资于英国公司。 可再生能源股在全球市场受到重创 近几个月来,可再生能源公司股价在市场上受到重创。由100家主要由太阳能、风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相关公司组成的标普全球清洁能源指数在过去两个月下降了20.2%。尽管各国政府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税收抵免和补贴,可再生能源行业却举步维艰。不断上升的利率使可再生能源公司难以管理长期合同,借贷成本变得更加昂贵。不过,国际能源署(IEA)表示,受政策势头、化石燃料价格上涨和能源安全担忧的推动,预计今年全球电力容量将跃升三分之一以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势头仍在。 英国和德国同意在可再生能源方面进行合作 据悉,英国和德国建立了新的伙伴关系,以加强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两国带来长期的能源安全。双方合作旨在加强和促进区域和全球层面的能源安全,包括关于冬季准备以及基础设施和供应链安全的讨论。它还寻求在工业和建筑规模上分享有关热脱碳、能源效率以及净零政策和战略的最佳实践。 智利总统:计划减少可再生能源领域项目获得许可所需时间 以持续推动能源转型 智利总统博里奇7日表示,智政府希望减少该领域项目获得许可所需的时间以持续推动能源转型,让该国在应对气候危机上做出更多贡献。智利正推动可再生能源从电力系统的补充变为主要发电来源,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提升储能和输电能力。根据智利可再生能源和储能协会统计,该国今年8月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占比56.4%。 中企承建东南亚最大漂浮光伏项目在印尼并网发电 11月9日,东南亚最大漂浮光伏项目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芝拉塔水库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据了解,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92兆瓦,光伏场区水面部分共13个光伏阵列,总覆盖面积约250公顷。项目由印尼国家电力公司和阿布扎比未来能源公司合资开发,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建。 沙特与阿联酋、阿塞拜疆签署500MW可再生能源项目 沙特国际电力与水务公司(ACWA Power)宣布与阿联酋的马斯达尔(Masdar)、阿塞拜疆共和国国家石油公司(SOCAR)签署一项初步协议,将在中亚国家开发500兆瓦的可再生能源项目。ACWA Pow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些公司将汇集他们的专业知识以加快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加速脱碳并帮助阿塞拜疆实现其净零目标。 来源:中国政府网、国家发改委等 编辑:陈美珊 免责声明: 本平台只做内容的收集与分享,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由中和碳研究院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公司简介 中和碳(北京)有限公司集合各界专业资源,深入研究“碳达峰 碳中和”相关部署,主动服务和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通过实地考察、专题培训、高峰论坛、展览展示、产业咨询等形式,探索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发展方向,产业园建设,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重大科技专项突破,绿色金融,绿色农业等问题,为地方政府、企业机构发展提供服务和智力支持。 |